(c) 如何打造個人品牌? (how)
-是一個(數年的)過程 , 不是「即食」; 會面對挑戰, 要有耐性! (**)
-是要刻意的, 主動的! 同時求 神陶造生命!
-不是炫耀, 不是推銷, 不是欺騙; 是顯出,不要過份隱藏自己
-有些持份者難反應或難接受你的變(因為成見、定形) ; 包括親人! 更要有耐性!
-事業新開始、「更生」人士更要有耐性打造形像, 因為舊的形像仍在别人的眼裡!
-不要與人比較; 記著: 我是神獨特創造的!
(**)個人 的經驗--曾經淡化堂會事奉及離開四個平台(prison, reflexology, Alpha, Oaks) 的事奉, 定位於職場和REST事奉。在多年的轉變過程中, 曾受過事工領袖、同行者的抱怨, 怎至聽到 "你不愛神", "你離棄弟兄" 等聲音! 見到人性的軟弱, 生命成長得不到幫助, 個人獨特的召命得不到了解。但是聽上帝,而不是聽人的聲音,便可以找到一條出路。
About Me
- Dr Charles Lam (林錦華博士)
- Ottawa, Canada
- Dr. Charles Lam has since 1971 received training in West Germany (telecom) and university education in U.K. (management) and acquired working experiences in Hong Kong and Canada, in a utility company, Hong Kong Government, a multinational organization and a SME. In his career path, he has acquired qualifications from UK institutions including DBA (1990), MBA (1980) and Chartered Engineer (1978). Since 1986, he has left pure engineering to teaching various subjects of business management in Hong Kong for famous universities of Hong Kong, England and United States. He also has served the society as a member of an advisory committee of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for eight years, and as the Hon. Chairman of its Consumer Education Group. Later, he set up his own company to offer services as a consultant, writer and speaker. In his 'Second Half Time', he has been working passionately on integrating Christian values with management knowledge, in the marketplace/workplace ministry, serving hospitals, churches and organizations, as a speaker, consultant, life coach, and the leader of a REST Group based on a life story approach. Charles is currently living with his wife in Canada.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marketplace/workplace.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marketplace/workplace. Show all posts
Monday, May 07, 2018
開始召命推動的事奉,打造個人品牌 (part 2/3)
(4) 打造個人品牌 : 配合「生命使命宣言」思維, 在生命故事的「轉」和「合」進行
-「轉」--心意更新、價值改變後(重新) 定位在「客人」、地區、 專業、 行業
-「合」--行動計劃、實踐與追踪--讓持份者看見你所作的工, 知道你的使命 、遠像、目標
(a) 個人品牌是什麼? (what)
-品牌 (brand image) 是出自市場營銷 (marketing)--產品的品牌
-個人品牌--受雇或自由人, 持份者清楚看我的獨特
-我的個人品牌打造得好未?
> 問: 我在PL, WL, SL扮演各種 角色時, 形像是否時常一致?
> 問: 我有什麽盲點別人或自己看不到?
> 測試 : 訪問幾個老友: 我那些事情是做得最好?
> 測試 : 問老友: 你用什麽關鍵詞來描寫我?
> 測試 : 離開這裏 (公司、行業、地區等) 後, 以前客人會否尋 找我?
(b) 為何要打造個人品牌? (why)
-為「轉」得好: 從(從前的你)為商機、名聲、門面表現到(現在的你)給 神看表現...
-在溝通、合作、 合約的過程, 他們能清楚見到我一致的:
> 獨特哲學、人生觀、價值觀
> 獨特的熱忱、強項、風格 ; 事業定位
> 運用知識 、 資源 、 時間, 是由價值推動, 為長綫成功
> 品格 : 誠信 、 忠心 、同理心、細心 、 忍耐 、等(參考聖靈所結的果子)
-他們看見你所作的工, 便看見 神在你身上所作的工! (馬 太 5:16)
-「轉」--心意更新、價值改變後(重新) 定位在「客人」、地區、 專業、 行業
-「合」--行動計劃、實踐與追踪--讓持份者看見你所作的工, 知道你的使命 、遠像、目標
(a) 個人品牌是什麼? (what)
-品牌 (brand image) 是出自市場營銷 (marketing)--產品的品牌
-個人品牌--受雇或自由人, 持份者清楚看我的獨特
-我的個人品牌打造得好未?
> 問: 我在PL, WL, SL扮演各種 角色時, 形像是否時常一致?
> 問: 我有什麽盲點別人或自己看不到?
> 測試 : 訪問幾個老友: 我那些事情是做得最好?
> 測試 : 問老友: 你用什麽關鍵詞來描寫我?
> 測試 : 離開這裏 (公司、行業、地區等) 後, 以前客人會否尋 找我?
(b) 為何要打造個人品牌? (why)
-為「轉」得好: 從(從前的你)為商機、名聲、門面表現到(現在的你)給 神看表現...
-在溝通、合作、 合約的過程, 他們能清楚見到我一致的:
> 獨特哲學、人生觀、價值觀
> 獨特的熱忱、強項、風格 ; 事業定位
> 運用知識 、 資源 、 時間, 是由價值推動, 為長綫成功
> 品格 : 誠信 、 忠心 、同理心、細心 、 忍耐 、等(參考聖靈所結的果子)
Sunday, April 29, 2018
開始召命推動的事奉,打造個人品牌 (part 1/3)
(1) Calling as 「呼召」
-「呼召」、「召命」與英文「Calling」相通。前者有多些'呼叫'的意思、後者則有較多'使命'的意思。
-亞伯拉罕的calling : 1. 往所指示的地去 2. 叫別人得福 :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 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12:1-3)
-神未必是用一次響亮的聲音呼召你. 祂可以持續、低聲地推動你. 你經歷過那種呼召嗎?
-每天用很多時間重複地做一些事, 感覺很累! 但明天便有新靈感新動力繼續去做這些事! 即使收到很少或沒有工資! 你有經歷過嗎?例如: 傳福音、服侍一些人、做研究、寫作.
(2) Calling, Doing, Being
-Three levels of Calling (Paul Stevens)--人類的召命 (The Human Call), 基督徒的召命 (The Christian Call), 個人的召命 (The Personal Call)
-上帝的召命並不是要我們完成工作,而是要我們成為一個祂所要的人,祂看重我們的所是(being)過於我們所做(doing),所以召命的重心與職業不同,不是我們要做甚麼,而是在工作中我是怎樣的人。(Paul Stevens)
-能連貫「召命」與 'being' 是「生命使命宣言」(life mission statement), 也可以幫助具體行動!
-「生命使命宣言」的元素 (*重要)--(1) 我是誰 ? (2*)為誰服務? (+ 在那裏) (3*)我可以供給他們什麼服務 ? (+ 用什麼強項) (4) 建基於什麼哲學、信念、價值觀去服侍? (**)
-個人的「召命」不一定與教會的事奉項目有關, 但可以與我們的工作、事業(也是事奉)有關!
(3) 召命 (呼召)與勇氣 i.e. REST言語:「轉」後便要「合」
-“為了擁抱召命,信徒便要冒險,拿出勇氣接受挑戰,採取行動….要實踐召命,就必須透過持續的學習,....” (呼召與勇氣Gordon T. Smith).
-要分辨「血氣」與「勇氣」, 真實的認識自己 !
-"Calling is not a point but a process with many discernments. "
-當我們相信神在我們身上有祂的計劃,我們便能將自己放在祂的手裡,讓祂按照祂的美好計劃帶領我們。
-「呼召」、「召命」與英文「Calling」相通。前者有多些'呼叫'的意思、後者則有較多'使命'的意思。
-亞伯拉罕的calling : 1. 往所指示的地去 2. 叫別人得福 :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 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12:1-3)
-神未必是用一次響亮的聲音呼召你. 祂可以持續、低聲地推動你. 你經歷過那種呼召嗎?
-每天用很多時間重複地做一些事, 感覺很累! 但明天便有新靈感新動力繼續去做這些事! 即使收到很少或沒有工資! 你有經歷過嗎?例如: 傳福音、服侍一些人、做研究、寫作.
(2) Calling, Doing, Being
-Three levels of Calling (Paul Stevens)--人類的召命 (The Human Call), 基督徒的召命 (The Christian Call), 個人的召命 (The Personal Call)
-上帝的召命並不是要我們完成工作,而是要我們成為一個祂所要的人,祂看重我們的所是(being)過於我們所做(doing),所以召命的重心與職業不同,不是我們要做甚麼,而是在工作中我是怎樣的人。(Paul Stevens)
-能連貫「召命」與 'being' 是「生命使命宣言」(life mission statement), 也可以幫助具體行動!
-「生命使命宣言」的元素 (*重要)--(1) 我是誰 ? (2*)為誰服務? (+ 在那裏) (3*)我可以供給他們什麼服務 ? (+ 用什麼強項) (4) 建基於什麼哲學、信念、價值觀去服侍? (**)
-個人的「召命」不一定與教會的事奉項目有關, 但可以與我們的工作、事業(也是事奉)有關!
(3) 召命 (呼召)與勇氣 i.e. REST言語:「轉」後便要「合」
-“為了擁抱召命,信徒便要冒險,拿出勇氣接受挑戰,採取行動….要實踐召命,就必須透過持續的學習,....” (呼召與勇氣Gordon T. Smith).
-要分辨「血氣」與「勇氣」, 真實的認識自己 !
-"Calling is not a point but a process with many discernments. "
-當我們相信神在我們身上有祂的計劃,我們便能將自己放在祂的手裡,讓祂按照祂的美好計劃帶領我們。
Monday, January 22, 2018
系統思維 : 連結財富管理與生涯管理 (part 3/3)
運用財富
為何做—作為辛勞工作的回報, 信徒消費來享受生命, 如旅遊, 試美食, 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都是合理的, 也是愛的表現. 但如果是由炫耀, 誘惑, 自私等推動, 便不是 好行為. 甘心樂意 (林後 9 : 7) 的捐錢、奉獻和幫助鄰舍 (路 10 : 29-37) 都是美好的, 但如果行為有不良動機, 不做還比做更好!
做什麼—運用金錢主要是為日常生活消費或投資. 不過一些資金的動用, 例如為突發事情, 是未必屬於這兩類.
怎樣做—聖經教我們只求生活所需 (太6 : 11), 不是滿足我們的慾望. 所以, 奢華的生活方式,「先使未來錢」是不對的. 有計劃地 (包括延遲) 或隨意地使用金錢, 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智慧和節制. 投資在人, 雖然未必可以看到或量度得到回報, 乃是最皆的選擇!
結語
管理財富雖然是重要, 但我認為財富 (wealth) 只是財寶 (treasure) 的一部份. 除了錢財, 財寶包括生命資產 (life assets), 如恩賜、信心、知識、經驗等. 相信 神看重我們管理這些財寶多於管理財富. 生涯管理就是財寶管理, 可以連結短綫、長綫的目標和可量度、不可量度的回報, 使我們活出豐盛的生命. 因此, 我相信管理好在世的財寶會積儹財寶在天 (太 6 : 20).
雖然很多人時常說 : 「在那天, 你不能帶走什麽」, 但他們的行為往往不配合這思想. 願 神察驗和指引我們每天「賺財管理」, 「儲蓄管理」和 「運財管理」的思想和行為, 使我們活出豐盛的生命, 成為 神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 (太25 : 23).
為何做—作為辛勞工作的回報, 信徒消費來享受生命, 如旅遊, 試美食, 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都是合理的, 也是愛的表現. 但如果是由炫耀, 誘惑, 自私等推動, 便不是 好行為. 甘心樂意 (林後 9 : 7) 的捐錢、奉獻和幫助鄰舍 (路 10 : 29-37) 都是美好的, 但如果行為有不良動機, 不做還比做更好!
做什麼—運用金錢主要是為日常生活消費或投資. 不過一些資金的動用, 例如為突發事情, 是未必屬於這兩類.
怎樣做—聖經教我們只求生活所需 (太6 : 11), 不是滿足我們的慾望. 所以, 奢華的生活方式,「先使未來錢」是不對的. 有計劃地 (包括延遲) 或隨意地使用金錢, 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智慧和節制. 投資在人, 雖然未必可以看到或量度得到回報, 乃是最皆的選擇!
結語
管理財富雖然是重要, 但我認為財富 (wealth) 只是財寶 (treasure) 的一部份. 除了錢財, 財寶包括生命資產 (life assets), 如恩賜、信心、知識、經驗等. 相信 神看重我們管理這些財寶多於管理財富. 生涯管理就是財寶管理, 可以連結短綫、長綫的目標和可量度、不可量度的回報, 使我們活出豐盛的生命. 因此, 我相信管理好在世的財寶會積儹財寶在天 (太 6 : 20).
雖然很多人時常說 : 「在那天, 你不能帶走什麽」, 但他們的行為往往不配合這思想. 願 神察驗和指引我們每天「賺財管理」, 「儲蓄管理」和 「運財管理」的思想和行為, 使我們活出豐盛的生命, 成為 神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 (太25 : 23).
(登載在《今日華人教會》2007年12月"基督徒與財務")
系統思維 : 連結財富管理與生涯管理 (part 2/3)
賺取財富
為何做--為謀生過活和看顧家人生活(提前 5: 8 )都是恰當的目的. 但信徒也很容易被「先發財, 後立品」的心態迷感, 把「不做那又惡又懶的僕人」 (太 25 : 26) 作為值口. 如果賺錢是因為貪財, 驕傲或嫉忌等, 便是犯罪. 貪財更是萬惡之根 (提前 6 : 10). 現今金融市場中的很多產品本身是中性的, 但是人的罪把它們染污了.
做什麼--賺取金錢的方法有很多. 工作可以賺取工資; 投資做生意可以賺取回報; 儲蓄可以賺取利息; 在金融市場作買賣, 也可以增加資產.
怎樣做--工作為謀生(making a living)是對的. 可以享受一份好的工作來賺取好的收入, 更是一件好事! 但是, 活出豐盛的生命 (making a life) ( 約 翰 10 : 10) 才是重要的. 所以千萬不要因拼搏而使身体或家庭健康受傷害 (太 16 : 26). 一些賺取財富的方法, 包括金融市場的交易, 是有欺詐, 偷竊或賭博性資. 信徒如果內心出現矛盾, 在行動前 先要禱告、省察和尋求指引, 否則很容易變為温水中的青蛙.
儲蓄財富
為何做--儲蓄以備不時之需 (箴 30 : 25) 是合理的. 但不要因憂慮而儲蓄 (太 6 : 25) , 包括留下產業給子女, 免得他們可能成為浪子 (路加 15: 11-13) . 為炫耀財富而儲蓄更加是犯罪. 想深一層, 如果在地上的儲蓄不能夠變為天上的財寶 (自己的或別人的), 盡力去做又有什麽價值呢? 主耶穌不是稱讚那位奉獻她所有的窮寡婦嗎 ( 路 21:1-4) ?
做什麼--工作收入(人揾錢)和投資(錢揾錢)會增加儲蓄. 儲蓄是一種資產; 反之, 欠債卻是一種「負」資產. 在行為方面, 可以分為增加儲蓄和管理儲蓄兩種.
怎樣做—我們不應該埋藏儲蓄在地土裏不去使用 ( 太 25:
25); 儲蓄最大的功能卻是作恰當的運用. 要盡量避免負債; 如果已欠了債, 要盡力從束縛中得到釋放, 避免成為債主的僕人 (箴 言 22: 7). 也不應該貪心為賺取收入而產生新的債項. 關於別人欠的債, 我們不應該生怒, 謀暴利和欺壓窮人 (箴言22: 16).
為何做--為謀生過活和看顧家人生活(提前 5: 8 )都是恰當的目的. 但信徒也很容易被「先發財, 後立品」的心態迷感, 把「不做那又惡又懶的僕人」 (太 25 : 26) 作為值口. 如果賺錢是因為貪財, 驕傲或嫉忌等, 便是犯罪. 貪財更是萬惡之根 (提前 6 : 10). 現今金融市場中的很多產品本身是中性的, 但是人的罪把它們染污了.
做什麼--賺取金錢的方法有很多. 工作可以賺取工資; 投資做生意可以賺取回報; 儲蓄可以賺取利息; 在金融市場作買賣, 也可以增加資產.
怎樣做--工作為謀生(making a living)是對的. 可以享受一份好的工作來賺取好的收入, 更是一件好事! 但是, 活出豐盛的生命 (making a life) ( 約 翰 10 : 10) 才是重要的. 所以千萬不要因拼搏而使身体或家庭健康受傷害 (太 16 : 26). 一些賺取財富的方法, 包括金融市場的交易, 是有欺詐, 偷竊或賭博性資. 信徒如果內心出現矛盾, 在行動前 先要禱告、省察和尋求指引, 否則很容易變為温水中的青蛙.
儲蓄財富
為何做--儲蓄以備不時之需 (箴 30 : 25) 是合理的. 但不要因憂慮而儲蓄 (太 6 : 25) , 包括留下產業給子女, 免得他們可能成為浪子 (路加 15: 11-13) . 為炫耀財富而儲蓄更加是犯罪. 想深一層, 如果在地上的儲蓄不能夠變為天上的財寶 (自己的或別人的), 盡力去做又有什麽價值呢? 主耶穌不是稱讚那位奉獻她所有的窮寡婦嗎 ( 路 21:1-4) ?
做什麼--工作收入(人揾錢)和投資(錢揾錢)會增加儲蓄. 儲蓄是一種資產; 反之, 欠債卻是一種「負」資產. 在行為方面, 可以分為增加儲蓄和管理儲蓄兩種.
怎樣做—我們不應該埋藏儲蓄在地土裏不去使用 ( 太 25:
25); 儲蓄最大的功能卻是作恰當的運用. 要盡量避免負債; 如果已欠了債, 要盡力從束縛中得到釋放, 避免成為債主的僕人 (箴 言 22: 7). 也不應該貪心為賺取收入而產生新的債項. 關於別人欠的債, 我們不應該生怒, 謀暴利和欺壓窮人 (箴言22: 16).
(登載在《今日華人教會》2007年12月"基督徒與財務")
系統思維 : 連結財富管理與生涯管理 (part 1/3)
基督徒價值觀、行為與矛盾
在財富管理中, 每個信徒的思想和行為應該是由一些基督價值推動, 例如 :
-要活出豐盛的生命 ( 約 翰 10 : 10 )
-一個人的財寶在那裏, 他的心也在那裏 ( 太 6 :21)
-一切都是屬於 神 (詩 47 : 7); 人只是管理者 (創 2 : 15)
-財富是上帝的祝福 (例子有亞伯拉罕, 約伯, 所羅門等 )
-財主進入天國是不容易的 (太 19: 24)
「凡想要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 神為敵了」 ( 雅 各 4:4); 信徒不能又事奉 神、又事奉瑪門 (太 6: 24). 所以在每天的生活中, 我們會經歷很多衝突矛盾和屬靈爭戰. 世俗的價值, 無論是從長輩、導師、作者或其他信仰來的, 如果還沒有清洗好, 經歷的爭戰便會更加激烈. 「人生如賭博」 , 「只在乎曾經擁有」, 「今朝有酒今朝醉」便是一些常見的世俗的價值.
(登載在《今日華人教會》2007年12月"基督徒與財務")
Monday, September 21, 2015
認定事業持份者, 做好角色管理 (part 3/3)
(3) 角色管理 (roles management) : 思維和行動 ( 是「合」的尾)
-樂意在 WL管理好角色, 平衡在 PL 、 SL的角色
-重視神(不是人)怎樣看你管理角色(歌 羅 西 3:23-24) ; 「財宝在那裏, 心在那裏」
-計算每個角色(在角色集內) 經常需要的時間
-時間管理配合其他個人管理 : 溝通、財務、健康管理, 等
-在人生路不同階段, 選擇角色的重點不同 : e.g. 優質溝通(在人生下半場); 侍奉定位 (新信徒); 學習 (開始工作生涯). 角色集也要定時檢討、更新
-個人管理失當, 角色太多, 生活便不平衡 . 如需要, 便要果斷地刪除
-配合定標達標思維--選擇「先石(D) 後沙(B) 」... 如要得石, 便選擇 「應行」的, 非「不錯」的...定位越好,「角色矛盾」便越少!
-問: 為扮演每個角色 (服侍每個持份者) , 我的「份」在那裏?
-關鍵詞: 選擇, 我的「份」, 果斷, 紀律, 平衡
認定事業持份者, 做好角色管理 (part 2/3)
-不重視事業的打工仔--每次轉工轉行, 工作性質會變, 持份者也變, 揾食心態, 談不上定位、 品牌、業務、使命
-重視事業的打工仔--每次轉工(轉行), 工作性質會變, 持份者也變, 但仍可持守: 定位、 品牌 、業務、使命
-重視事業的自由人
>能持守定位、品牌、業務、使命 ( 是「合」的開始)
>事業路途(經歷過多份工作)的持份者 =「事業持份者」
>心意更新 : 從短暫關係到持續關係 (甚至在「退休」後)
>和打工仔比較, 可減少身不由己, 可增加滿足感!
-關鍵詞: 集中, 持守, 品牌, 事業
認定事業持份者, 做好角色管理 (part 1/3)
(1) 管理好工作(崗位) 的持份者(stakeholders) (也是角色管理)
-企業持份者的解釋 : 可以影響它政策或被它政策影響的人或組織
-供應方面(外在) : 服務供應商、物料供應商及其商會;
需求方面(外在) : 最終使用者、 消費者、 消費者團體;
中立(外在) : 法律執行者、專業團體、學習和研究組織、 商業 支持組織、 監察組織等;
首層外在 : 競爭者、 供應商、客户、債主、投資者、欠債者;
次層外在 : 個別支持者、 商業支持組織、政府 (多層) 、社 區、 消費者團體、 傳播界、 監察組織、國際組織;
內在 : 持有人、股東、僱員、董事局
-身為僱主、 僱員, 要管理好現在組織的持份者--與他們的關係, 網絡的互動
-平衡競爭和合作
-平衡市場的行為和自己獨特的風格
-他們能清楚見到組織的業務 (及使命); 管理概念也可適應於教會、NGO
-身為僱主、 僱員, 要管理好現在組織的持份者--與他們的關係, 網絡的互動
-平衡競爭和合作
-平衡市場的行為和自己獨特的風格
-他們能清楚見到組織的業務 (及使命); 管理概念也可適應於教會、NGO
-身為自由人, 要管理好現在「一人企業」的持份者, 好像自己是「老闆」
-持份者能清楚見到自由人的品牌(brand image) 和「我的業務」(my business), 甚至生命使命
-心意更新 : 行為從由短線生意、利益推動到由幫助、貢獻、影響來推動 , 要榮神益人
Friday, January 16, 2015
信徒在職場, 關關難過總會過 (Part 2/3)
-在混亂的職場(或市場),指引來自不同方向--先發財後立品; 人不為已, 天誅地滅; 成者為王; 弱肉強食; 與娘共舞; .....
....聲音是從自己來? 從神來? 從魔鬼來? 良心都信唔過!
>太重視--快快揾到錢便是成功, 工作只是為謀生, .....
>忽略了--持續關係, 長綫因果, 對各持份者的責任, 平衡生
>太重視--快快揾到錢便是成功, 工作只是為謀生, .....
>忽略了--持續關係, 長綫因果, 對各持份者的責任, 平衡生
活,....
>更忽略了--了解「為誰辛苦為何忙? 」, 工作/事業的屬靈意
義, 分別為聖, 扮演「神兒女」的角色, 為主而活, .....
-難以 (甚至放棄) 分辨犯罪(法律)、道德、犯罪(信仰)
-信徒在困惑中, 不能作道德抉擇. 並不是不想愛神, 只是捨不得世界,想二者兼得!
-因為不肯放棄世界, 信徒知而不行! 身不由己, 放棄良知, 自願做温水青娃!
-信徒重視救恩神學, 熱衷於教會福音活動; 但卻忽略創造神學, 在教會牆外職場中行道變得無能 (也是聖俗二分化)!
-後果 --不能在公司、專業、行業、社會用熱枕、恩賜去工作、結果子、作光鹽
(待續)
-信徒在困惑中, 不能作道德抉擇. 並不是不想愛神, 只是捨不得世界,想二者兼得!
-因為不肯放棄世界, 信徒知而不行! 身不由己, 放棄良知, 自願做温水青娃!
-信徒重視救恩神學, 熱衷於教會福音活動; 但卻忽略創造神學, 在教會牆外職場中行道變得無能 (也是聖俗二分化)!
-後果 --不能在公司、專業、行業、社會用熱枕、恩賜去工作、結果子、作光鹽
(待續)
Thursday, January 15, 2015
信徒在職場, 關關難過總會過 (Part 1/3)
1. 引言
-範圍很闊, 是為全面了解, 不是為討論個別案例
-適合為自己的反思和抉擇, 及啓蒙下一代
-怎樣又理性又「屬靈」地去面對困難、走窄路
1.1 進入職場
-揾工難--出路少, 競爭大, 工資底, 前路迷糊, 很難想到生涯計劃,....
-挑戰信仰--為何申請入某公司、行業? 選擇思維太世俗? 用什麽手法? ......
1.2 打工仔 (包括管理層)
-揾食難--受不公平對待、各種壓力, 做奴隸, 要擦鞋、埋堆、玩「遊戲」等--能否持守品格?
-挑戰信仰--做假帳, 賣有問題貨物/服務, 偽造 , 長講大話, 玩弄員工, 等--能否行道?
1.3 做老闆
-守業難--應付市場不明朗、風險, 要生存, 要競爭, 要有社會責任, 領導受壓力, 等--能否持守品格、道德?
-挑戰信仰--有問題的生意手法, 壓迫員工, 欺騙持份者, 等--能否行道、作光鹽?
1.4 做公僕 (公務員、醫務人員、教員、等)
-守崗位難--面對各種不同的要求, 受各種壓力, 有心無力, 等--能否持守品格、服侍的心?
-挑戰信仰--欺騙薪金、福利, 隱瞞事實, 浪費公帑, 捨人為己, 等--能否行道、作光鹽?
1.5 做自由人
-人在江湖--應付不明朗、風險, 要競爭, 要「一腳踢」, 生活不平衡, 收入不穩定, 等--能否有真自由? 「出了埃及」未?
-挑戰信仰--有問題的生意手法, 欺騙持份者, 同流合汙, 等--能否行道、作光鹽?
(待續)
-範圍很闊, 是為全面了解, 不是為討論個別案例
-適合為自己的反思和抉擇, 及啓蒙下一代
-怎樣又理性又「屬靈」地去面對困難、走窄路
1.1 進入職場
-揾工難--出路少, 競爭大, 工資底, 前路迷糊, 很難想到生涯計劃,....
-挑戰信仰--為何申請入某公司、行業? 選擇思維太世俗? 用什麽手法? ......
1.2 打工仔 (包括管理層)
-揾食難--受不公平對待、各種壓力, 做奴隸, 要擦鞋、埋堆、玩「遊戲」等--能否持守品格?
-挑戰信仰--做假帳, 賣有問題貨物/服務, 偽造 , 長講大話, 玩弄員工, 等--能否行道?
1.3 做老闆
-守業難--應付市場不明朗、風險, 要生存, 要競爭, 要有社會責任, 領導受壓力, 等--能否持守品格、道德?
-挑戰信仰--有問題的生意手法, 壓迫員工, 欺騙持份者, 等--能否行道、作光鹽?
1.4 做公僕 (公務員、醫務人員、教員、等)
-守崗位難--面對各種不同的要求, 受各種壓力, 有心無力, 等--能否持守品格、服侍的心?
-挑戰信仰--欺騙薪金、福利, 隱瞞事實, 浪費公帑, 捨人為己, 等--能否行道、作光鹽?
1.5 做自由人
-人在江湖--應付不明朗、風險, 要競爭, 要「一腳踢」, 生活不平衡, 收入不穩定, 等--能否有真自由? 「出了埃及」未?
-挑戰信仰--有問題的生意手法, 欺騙持份者, 同流合汙, 等--能否行道、作光鹽?
(待續)
Thursday, December 11, 2014
生命故事是個人計劃, 職場侍奉, 教會事工 (part 3/3)
(3) 生命故事是教會事工
-思想的更新:「羊」能夠在事業/人生路做好見證, 在工作為祭、為主而活, 本身就是福音! 是以人為本的牧養, 不是以活動、數字為本的事工! 也無需與別人比較!
-教會可成立(或鼓勵信徒參加) REST 小組或「生命故事」小組
- Charles REST 小組目的 (可作參考):
讓每位組員可以在實踐和管理生涯策略和寫好生命故事中, 得到REST:
-教會的活動可以為寫好每個生命故事而設計, 例如:
-各種思維或技巧性的課程和講座
-閱讀 、電影、敬拜、禱告聚會
-靜態營會/工作坊/聚會 : 為靈修、反思、更新
-動態營會/歷奇/聚會 : 為激勵、 加油 、委身
-團契中的查經、分享、關顧、守望
-思想的更新:「羊」能夠在事業/人生路做好見證, 在工作為祭、為主而活, 本身就是福音! 是以人為本的牧養, 不是以活動、數字為本的事工! 也無需與別人比較!
-教會可成立(或鼓勵信徒參加) REST 小組或「生命故事」小組
- Charles REST 小組目的 (可作參考):
讓每位組員可以在實踐和管理生涯策略和寫好生命故事中, 得到REST:
- R (renewal)--反思過去、察驗經歷、範式轉變、心意更新、得息得力
- E (empowerment)--整合知識、行動學習、強化基督價值觀、促進身心靈健康
- S (support network)--學習網絡、亦師亦友互相建立、逆境中得激勵、薪火相傳
- T (transformation)--述說故事得轉化、實踐和守望標竿、活出信仰、豐盛人生
-教會的活動可以為寫好每個生命故事而設計, 例如:
-各種思維或技巧性的課程和講座
-閱讀 、電影、敬拜、禱告聚會
-靜態營會/工作坊/聚會 : 為靈修、反思、更新
-動態營會/歷奇/聚會 : 為激勵、 加油 、委身
-團契中的查經、分享、關顧、守望
Wednesday, December 10, 2014
生命故事是個人計劃, 職場侍奉, 教會事工 (part 2/3)
(2) 生命故事是職場侍奉
-從各個角度 (區域、行業、 元素) 看, 環境是不斷轉變.....科技、經濟、知識、社會、政治等難預測; 政府、組織政策混亂, 帶來矛盾衝突;......
-強與弱的衝擊 , 有形或無形的衝擊 -> 地區 -> 行業 (e.g. 規則要變, 要轉形, 或消失) -> 組織 (e.g. 站不穩, 壽命短) -> 個人
-打工仔、自由人、老板, 要應付環境變化和衝擊......有不同的關心、警覺、感受和反應
-生命故事導師 (生命師父、生涯顧問、啟蒙者) 在單獨或小組交談中 (可在他/她的工作地方、附近的地點、或其他地方), 可和「羊」分析形勢和建議應變策略, 例如:
> 適應 : 妥協、適者生存(?)、人在江湖 (?)、温水煮娃(?)、二分化 (?)
> 以不變應萬變: 忍辱負重、自我麻醉(?)、莫不關心(?)、鴕鳥行為(?)
> 離開處境: 不能適應! 遠離試探 (人物、地點、工種). 轉工、轉行、移民、回校等
> 建立新處境: 不能適應! 變做老板、自由人、家庭管家、 讀神學!
> 改變大環境 (macro environment): 用各種軟或硬的變革方法
-身為信徒, 有些策略是沒有對錯, 但有些跟隨世界的, 是大有對錯! (路16:13)
-一些引導寫好生命故事的思想: 現在是否單打獨鬥、拼搏揾錢、及時行樂、聖俗二分化? 轉工、轉行是否輕舉妄動? 遠象、夢想是否來自神? 在震盪中有沒有抓緊神?..... ....人生路各路徑--事業(career life)、家庭生活(private life)、社會責任(society life)--連結得好嗎?
-從各個角度 (區域、行業、 元素) 看, 環境是不斷轉變.....科技、經濟、知識、社會、政治等難預測; 政府、組織政策混亂, 帶來矛盾衝突;......
-強與弱的衝擊 , 有形或無形的衝擊 -> 地區 -> 行業 (e.g. 規則要變, 要轉形, 或消失) -> 組織 (e.g. 站不穩, 壽命短) -> 個人
-打工仔、自由人、老板, 要應付環境變化和衝擊......有不同的關心、警覺、感受和反應
-生命故事導師 (生命師父、生涯顧問、啟蒙者) 在單獨或小組交談中 (可在他/她的工作地方、附近的地點、或其他地方), 可和「羊」分析形勢和建議應變策略, 例如:
> 適應 : 妥協、適者生存(?)、人在江湖 (?)、温水煮娃(?)、二分化 (?)
> 以不變應萬變: 忍辱負重、自我麻醉(?)、莫不關心(?)、鴕鳥行為(?)
> 離開處境: 不能適應! 遠離試探 (人物、地點、工種). 轉工、轉行、移民、回校等
> 建立新處境: 不能適應! 變做老板、自由人、家庭管家、 讀神學!
> 改變大環境 (macro environment): 用各種軟或硬的變革方法
-身為信徒, 有些策略是沒有對錯, 但有些跟隨世界的, 是大有對錯! (路16:13)
-一些引導寫好生命故事的思想: 現在是否單打獨鬥、拼搏揾錢、及時行樂、聖俗二分化? 轉工、轉行是否輕舉妄動? 遠象、夢想是否來自神? 在震盪中有沒有抓緊神?..... ....人生路各路徑--事業(career life)、家庭生活(private life)、社會責任(society life)--連結得好嗎?
Tuesday, December 02, 2014
生命故事是個人計劃, 職場侍奉, 教會事工 (part 1/3)
(1) 生命故事是個人計劃
*用「 起承轉合」方法寫生命故事: "當你回望過去發生的事情( 起),及反思事情發生的因果及當時的感受( 承), 你可以更加了解自己(承), 因而作思維和價值的更新(轉), 要為走前面人生路的計劃做得好(合), 策略實踐得好和進度可以跟進(合)"
*REST 也可以有這個意思:
R = Recollecting past incidents = 起 ;
E = Enlightening reflection = 承 ;
S = Shifting the paradigms = 轉;
T = Tracking actions planned and taken = 合
*連結過去、現在 (起、承)、 將來 (轉、合) ... 生命故事繼續寫下去
-「轉」是最重要: 立志忘記過去不好的東西, 要識得放手 , 要改過
-「合」是最難: 由下而上行動 (個人管理: 角色、時間、健康等) , 去達成個人使命、召命
*人生路策略性計劃「合」, 可從POST 模式開始; P = passion 熱忱, O = opportunity 機會, S = strategy 策略, T = talents 自己的強項
-沒有計劃, 就像沒有地圖: 了解境域、從前、現在、將來; 定方向、定目標; 了解每一條路的機會與威脅、風險, 然後作選擇
-沒有計劃, 就像沒有指南針: 迷失時可以找到方向. 是靠神的話語、聖靈的引導、生涯導師的建議. 發覺走錯時可發警報求救
-成功思維: 如果計劃完成,是成功! 如果計劃不能完成, 也是成功! 因為上帝是喜悅我們的心。這樣,我們一定是成功!
*用「 起承轉合」方法寫生命故事: "當你回望過去發生的事情( 起),及反思事情發生的因果及當時的感受( 承), 你可以更加了解自己(承), 因而作思維和價值的更新(轉), 要為走前面人生路的計劃做得好(合), 策略實踐得好和進度可以跟進(合)"
*REST 也可以有這個意思:
R = Recollecting past incidents = 起 ;
E = Enlightening reflection = 承 ;
S = Shifting the paradigms = 轉;
T = Tracking actions planned and taken = 合
*連結過去、現在 (起、承)、 將來 (轉、合) ... 生命故事繼續寫下去
-「轉」是最重要: 立志忘記過去不好的東西, 要識得放手 , 要改過
-「合」是最難: 由下而上行動 (個人管理: 角色、時間、健康等) , 去達成個人使命、召命
*人生路策略性計劃「合」, 可從POST 模式開始; P = passion 熱忱, O = opportunity 機會, S = strategy 策略, T = talents 自己的強項
-沒有計劃, 就像沒有地圖: 了解境域、從前、現在、將來; 定方向、定目標; 了解每一條路的機會與威脅、風險, 然後作選擇
-沒有計劃, 就像沒有指南針: 迷失時可以找到方向. 是靠神的話語、聖靈的引導、生涯導師的建議. 發覺走錯時可發警報求救
-成功思維: 如果計劃完成,是成功! 如果計劃不能完成, 也是成功! 因為上帝是喜悅我們的心。這樣,我們一定是成功!
Monday, September 15, 2014
環境不繼變,處境也變,故事情懷未變 (Part 2/3)
(2) 處境也變
-衝擊環境: 地區 > 行業 > 組織 > 個人
-是即將(imminent) 或潛伏 (potential) 地影響處境?
-對你, 是機會(Opportunity) 或是威脅(Threat )?
-不同的個體受到衝擊會有不同的感覺、警覺、關心和反應
-對你, 是機會(Opportunity) 或是威脅(Threat )?
-不同的個體受到衝擊會有不同的感覺、警覺、關心和反應
-可行應變策略:
> 適應 (但為何?): 適者生存? 妥協、歸邊.....人在江湖? 看風駛帆....忍辱負重?
> 適應 (但為何?): 適者生存? 妥協、歸邊.....人在江湖? 看風駛帆....忍辱負重?
> 以不變應萬變 (但為何?): 莫不關心?....是鴕鳥行為? 是自我麻
醉? 正在温水煮娃?
> 離開處境(但為何?): 不能適應, 轉工、轉行、移民.... 重返校園!
> 離開處境(但為何?): 不能適應, 轉工、轉行、移民.... 重返校園!
> 建立新處境(但為何?): 不能適應, 變做老板、自由人.... 讀神 學!
> 改變大環境 (macro environment) (但為何?): 各種軟或硬的變 革方法
> 改變大環境 (macro environment) (但為何?): 各種軟或硬的變 革方法
-身為信徒, 有些策略是沒有對錯, 但有些策略是大有對錯!
Friday, September 12, 2014
環境不繼變,處境也變,故事情懷未變 (part 1/3)
(1) 環境不繼變
-從各個角度看:
> 地理(區域): 香港、中國、亞洲、北美、....世界
> 界別,行業:銀行、旅遊、教育、建築等
> 環境元素:政治、經濟、科技、法制、文化、生態、…
e.g. 科技更多、大、快; 經濟難預測, 會失控; 政治、政府政
> 地理(區域): 香港、中國、亞洲、北美、....世界
> 界別,行業:銀行、旅遊、教育、建築等
> 環境元素:政治、經濟、科技、法制、文化、生態、…
e.g. 科技更多、大、快; 經濟難預測, 會失控; 政治、政府政
策混亂, 權力鬥争; 知識型、新紀元、後現代...
-強與弱的衝擊 , 有形或無形的衝擊:
令行業規則變, 要轉形, 或消失; 令企業站不穩, 壽命變短
-打工仔, 自由人, 甚至老板, 難掌握環境變化, 更難控制衝擊的力量
-「先預測, 後計劃, 才行動」現今未必行得通
(待續)
Monday, March 24, 2014
再組織 BAM (Business as mission )思想
三月卄日參加了一個BAM (Business as mission) 工作坊後, 再組織思想:
-歷史、發展--西方只行早香港十年; 很多方面仍在摸索中
-神學、定義需要重整--在呼召、恩賜、聖俗、管理等方面; business as mission, business is mission, business for mission, workplace ministry, marketplace ministry, social enterprise, etc.
-怎樣撿討使命和量度成功?--信主人數? 播福音種子的多少? 生意人行為的見証? 能幫助人 (開始新生命,脫貧等)? 生意能賺錢或持續? .... 不要只分享「成功」例子!
-怎樣做生意?-- 生意人與屬靈人士的同行; 怎樣借世界力去做耶穌生意! 小心不要借耶穌力去做世界生意! ...小心不要不問過程只計收穫! (這裡有很多意思,包括道德行為)
-可以在那裏發生?--可以在香港、大陸、非洲國家,.... 其他國家; 生意不一定要從零開始
-怎樣能配合個人的份和教會(或平台)的份--教會要走出「安全區」; 跨堂會的合作; 怎樣肯定個人的呼召和恩賜; 怎樣選擇適當的人士(生意人與屬靈人士)的配合、互相補足
-歷史、發展--西方只行早香港十年; 很多方面仍在摸索中
-神學、定義需要重整--在呼召、恩賜、聖俗、管理等方面; business as mission, business is mission, business for mission, workplace ministry, marketplace ministry, social enterprise, etc.
-怎樣撿討使命和量度成功?--信主人數? 播福音種子的多少? 生意人行為的見証? 能幫助人 (開始新生命,脫貧等)? 生意能賺錢或持續? .... 不要只分享「成功」例子!
-怎樣做生意?-- 生意人與屬靈人士的同行; 怎樣借世界力去做耶穌生意! 小心不要借耶穌力去做世界生意! ...小心不要不問過程只計收穫! (這裡有很多意思,包括道德行為)
-可以在那裏發生?--可以在香港、大陸、非洲國家,.... 其他國家; 生意不一定要從零開始
-怎樣能配合個人的份和教會(或平台)的份--教會要走出「安全區」; 跨堂會的合作; 怎樣肯定個人的呼召和恩賜; 怎樣選擇適當的人士(生意人與屬靈人士)的配合、互相補足
Thursday, February 21, 2013
離開、流浪、回轉
離開
-為什麼一位成員或參與者會離開?
-不滿意制度,例如太多規則、考試才能成為會員?才能開始工作?
-工作上遇到太多困難?「做錯」了事?... 「退休」年齡已到?
-不喜歡組織的文化或領導? 獎勵制度不公平?(與其他組織相比後)
-在人力資源管理,有名叫離職面談 (Exit Interview) 的,試圖去了解員工離開的原因,為了改善組織的制度
-離開多久? 短期或永久?
-離開後他想些什麼? 感恩(能脫苦海)?痛苦? 麻木?....
流浪
-感覺像一個孤兒?很想休息?是新的開始?迷失?....
-對於那些感覺是脫苦海的,如何才能消除那痛根?
-正是一個很好的時間去反思、忘記過去,勇往直前
-再尋找相似組織,或是要行一條新的路?
回轉
-與導師交談後? 從各種學習後?
-你是返回那裹?你的「家」?一份謀生的工作?....一條豐盛的生命路?
-如果是返回原來的組織,你會得到歡迎嗎?
以上是為職場的領袖, 也是為教會的領袖。
我曾經與很多位教會牧者和領袖談及成員離開、流浪、回轉這些問題, 但覺得不應該只停在一些回應上-- "很難處理”,"需要大量的資源才能處理", "他們是隨時歡迎回來的", 等。
我們可否察驗以上的問題, 為尋找教會管理的答案呢?
Wednesday, December 22, 2010
工作坊:「行動學習」(Action Learning) 的基礎
工作坊內容:
-探索現今的「學習」問題
-解釋 「行動學習」輪轉 (AL Cycle) : 概念 -> 實踐 -> 經驗 -> 反思
-怎樣用「行動學習」活用知識、達到教學相長
-怎樣用「行動學習」螺旋 (AL Spiral) 持續增值, 達到目標
-分析個人學習風格的獨特 , 和怎樣戰勝軟弱
-解釋「第二環學習」(Double-loop Learning) : 第二層檢討,「學會學」
講者: Dr Charles K W Lam 林錦華博士 DBA, MBA, CEng., MIEE (78)
Director, Management Consultant 管理顧問、生涯導師
自從1971年,在香港及加拿大工作, 包括公共機構、政府、跨國公司及中小企。在事業途中獲取英國認可工程師 (78)、管理學碩士(80)及博士學位(90)。有十多年在著名美國、英國及香港的大學及機構教授管理學的經驗。然後在公司、機構、醫院、教會等用顧問、寫作、講座提供服務。曾在香港政府一個諮詢委員會擔任委員八年, 及其教育小組義務主席。也曾在香港立法局、南華早報、香港電台及多本雜誌中表達思想。 參加過他課程的人士包括MBA 畢業生、管理人、專業人、傳道人、家庭管家、自僱者、待業者等。 現今他也是生涯導師, 並帶領由生命故事主導的REST小組。
Sunday, August 29, 2010
I want success!! (Part 2)#

-->
Steadfastness
Like flowers, the nature of earthly success can be quite flashy for a brief moment, but will wither and dry up in due course. It is like a mist that appears for just a bit before vanishing without a trace.
However, true success according to Matt 7:24-27 is not temporary.
Inevitably, we will go through difficult times (v25, 27) in life. Perhaps we might get caught in a financial tsunami like the one felt around the world at the end of 2008, or we might experience serious illness, or quite possibly we might end up in a serious car accident. Those who are truly successful, who actually obey Jesus’ words, can withstand these calamities and thrive, just as the house of the wise man stands strong on the rock. The works of their hands will have long lasting impact upon others and bring glory to God. This achievement transcends space and time. That being the case, we cannot deem ourselves to be successful by looking at merely our current situations; we need to take on a long-term view of success.
To take an ultimate view, the storm described in v25 and 27 encompasses God’s final judgment when everyone will have to face Him.
Temporal Needs Satisfied
The criteria for success mentioned above are focused on spiritual and eternal aspects. But what about the temporal aspect – isn’t that important at all? After all, while we do not live on bread alone, we still need to have our basic needs met.
In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Jesus makes this promise in Matt 6:33:
33But seek first his kingdom and his righteousness, and all these things will be given to you as well.
We need to prioritize what is most important in our lives and then God will take care of “all these things.” In the context of the verse, “all these things” includes physical needs such as food and clothing, as well as mental aspects, encompassing the needs of our whole being.
Success – BEST
In my view, Jesus’ teaching in the Sermon on the Mount paints a comprehensive picture of what success is all about for Christians who accept Christ by faith.
Taking all the initial letters of the above four criteria of success, we can spell the acronym “BEST.” This, in a nutshell, is Jesus’ criteria of success for each of us – it’s the very best!
I don’t have to be a billionaire, a top athlete, a CEO of a Fortune 500 company, or a Nobel Prize recipient to be considered successful in God’s eyes. On the other hand, I might miss the “BEST” God intends for me even if I become successful in the eyes of the world!
Subscribe to:
Posts (Atom)